源泉:想象未来 – 2025木兰国际电影节

作者:沈玮
“源泉”单元创立于2019年,旨在发掘并支持作品独具原创性的新锐导演。四届以来,我们陆续展映了众多导演的首部长片、第二部长片以及短片作品。2022年,首次设立“观众选择奖”;2023年,新增“最佳短片评审团奖”与长片类别的“最佳新导演奖”——每次稳稳一小步,我们正在逐渐建立起灵活的竞赛机制。
今年,“源泉”首次聚焦短片,入选作品数量由往年的最多8部扩展至15部。同时,奖项设置也做出了调整——以“最佳艺术探索奖” 替代“最佳短片”,鼓励那些在理念和形式上具有实验性与突破性的创作。
这一转变至关重要:我们不在于评出“最好”的作品,而是更看重创作本身所释放出的冲击力与想象力。我们希望,从评审到观众,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与我们一同想象泛华语电影的未来。
选片流程亦不同于以往——今年我们特别邀请了两位曾经入围“源泉”的导演,杨霖嗣与刘周安琪,以“校友”身份回归担任选片人。他们与张序亮、刘玥彤、周昱宏、张湘齐及我本人共同组成七人选片团队,另由徐曼负责会议记录与行政支持。我们用七周的时间观看了全部110部短片,并逐一讨论。
110部,是“源泉”创办以来收到的短片作品数量新高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其中仅有40部出自女性导演或联合导演之手——相比去年收到的70部中的44部,这一比例显著下降。作为一个女性友好、关注女性创作者的电影节,我们尚无法得出原因,但这个趋势值得我们继续关注。
如果未来收到的作品数量继续增加,比如超过150部,我们恐怕再难维持“全员观看”的传统。但小型电影节的体量也正是我们的优势。今年我们依旧保证认真对待每一部影片,每一次讨论有层次、有深度、视角多元。
最终选出来的这15部影片,是不同电影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年轻电影人,以“八仙过海”的方式组建了自己的小团队,将自己的感受、对生活的体察转为必要、合适、诚挚的方式表达,或许略显稚拙,但确是走向未来的必经之路。这条路多的是孤独、苦寂甚至是绝望,表达欲也必须经淬炼,才能在银幕前被观众审视、接住;但这其中也有千金不换的快乐:那是在想象中触及众生脉动、轻盈穿梭于时空边界的一瞬颤动。
通过今年的入选影片,我们希望搭建起更多的连结:导演与导演之间,观众与观众之间,不同观看方式之间。我们也希望在所有真正重要的层面上继续成长。
望我们彼此都能给予这些作品和他们的作者,最严厉精准的目光,最温柔敦厚的期待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