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ISIONARY展映:三位璀璨女性的故事,由三位女性导演讲述
因为电影和电影节的因缘际会,我们时常有幸接触、了解老一辈华人。从一百多年前的歧视性人头税,到现今针对于亚裔的暴力攻击,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和当下均是:每一代华人都有每一代的苦难和斗争,这是我们躲不开的。
这并不仅仅是一句对往事的总结或是对未来的预判,而更是一句自省和警钟——当属于我们、属于你我自身的惊涛骇浪席卷而来之际,我们是否能够坚守正义?当需要在“不费事的”和“正确的”之间做出抉择,我脑海中会闪过怎么样的面孔、场景和念头?
当我们隔着时间、空间的巨大距离远观时,正义总是显得那样的理所当然、顺理成章;而当历史的车轮碾压过来,那一刻所需要的坚强、坚韧、坚持却必须经过洗濯磨淬、千锤百炼。
今年是美国越战纪念碑落成四十周年,其设计者林璎,早已是名冠全美的建筑大师、艺术家。当年她一举赢得美国越战纪念碑设计大赛之时,不过是一名21岁的耶鲁大学本科生。落在她身上的并非荣耀和坦途,而是全国性的巨大争议和反对——一个女人,一个年轻的女人,一个年轻的华裔女人,凭什么轮得到她来设计,而她那份把大地割开、如同黑色伤痕的设计又凭什么能担得起纪念之名?
1935年,同样时年21岁的伍锦霞,在好莱坞租下摄影棚制作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华语长片《心恨》。这位影史上的首位华裔女导演,人称“霞哥”,甫一出世便以短发男装示人,特立独行、为人仗义。在此后的一二十年间,她活跃于香港和好莱坞两地,共拍出了上十部作品,均为华语片,且展现出了那个时代所少见的女权意识和民族意识。创作之余,她更致力于华语电影在北美、中美的发行。
与伍锦霞年纪相仿的陈玉平在东岸长大,25岁那年虽取得了哲学博士的学位,熟悉黑格尔、米德的哲学思想,但她面对的是一个连百货公司都会心安理得地拒绝雇佣华裔的社会。她能做什么呢?革命。她投身于黑人民权运动,用七十余载的传奇经验告诉这个世界:革命并不是一场暴力行动或简单的抗议,革命是一种人性及生而为人的体验中更深层次的东西——一种通过改变自我从而改变世界的能力。
12月3日和9日,我非常高兴木兰能为你带来三部关于她们的纪录片。她们,以及分别书写她们故事的三位女导演Freida Lee Mock、魏时煜和Grace Lee,是闪闪发光的、拥有真正的远见卓识之人(The Visionary)——是为此次放映主题。
从今年3月的“REGENERATION(新生)”,到8月电影节的“Hope(希望)”,再到年末的“远见”,是今年我们想要传递给大家的信念。在万马齐喑的时代,璀璨的人,从未停止践行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想象,一直以她们的全部智慧和勇气在照亮我们的路。
《林璎:强烈而清晰的洞察力》
弗雷达·李·莫克
12月3日(周六)下午1点 @ Innis Town Hall
《美国革命家:陈玉平的演进》
格蕾丝·李
12月3日(周六)下午3点 @ Innis Town Hall
《金门银光梦》
魏時煜
12月9日(周五)晚7点30 @ Innis Town Hall